•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谁来终结癌症?(最新科技报道)

  [复制链接]
66812 87 英雄武松 发表于 2012-2-26 16:25:2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13 编辑 * W( F8 G  k! b
9 y% g6 ^! C( j9 j

2 u- O. Q' O4 a" D$ I+ ^0 D8 T* e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肿瘤的特点是其细胞数量的增加超过宿主生长、修复和增殖的需要。恶性肿瘤与心脑血管病及意外事故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死亡原因。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900万人以上,死亡约500万人,并呈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攻克癌症病因、找到解决方法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
9 b# n! k! s5 V5 Y: [9 q9 A4 a
' P0 _& v1 o4 K4 k3 }* Z- t' k+ q警钟为谁而鸣
* Y: _& [0 [! Y/ ~, {; ?6 e; P
  G5 v. q5 N. n  r0 K3 \; N北京作为国际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造成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随之改变。其癌症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大城市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4 v6 l6 q. ~  o1 i' Y1 k, C/ [3 j0 m+ d5 v9 w4 y2 T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之间,对北京市的肿瘤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的监测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连续4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以2009年为例,北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6765例,发病率为297.04/10万。其中,男性新发病例18902例,发病率为303.08/10万,女性新发病例17863例,发病率为290.91/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00。
7 y" G! s! X% ^+ [3 p! s& u" x/ S( V) Z* Z  }) `5 v+ o0 d& C
近十年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一直位于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前三位。从不同性别角度来看,近年来北京市男性前三位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女性前三位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u" C0 T0 B6 n) g0 B3 W4 @3 S
% R! Z; h$ k: m5 e% n% s
男性肺癌发病一直高居榜首,在2008年发病率第一次突破70/10万大关,遥遥领先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男性肝癌发病率上升较为平缓,但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速度仍值得注意,其发病率在2007年超过肝癌,成为北京市男性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7 I. B( x; J# x5 E/ k

. @9 m, r. \, v( c' T$ J多年来,乳腺癌一直是北京市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上升之迅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也在近十年中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 c( Y) ^3 n% R- g2 W, ?" `

5 R; \9 Q6 `* p- m癌症发生因素与什么最相关# V# e& r- L1 ]2 W- ~0 A/ q2 s8 K
6 R3 W" g! t" o: D5 I
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生活中情绪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研究资料表明,约有1/3的男性恶性肿瘤和60%的女性肿瘤的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并证实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的人群,癌症发病率较摄入量低的人群大约低50%,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多种癌症,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对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口腔癌和喉癌等的证据最为充分,对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证据也比较充分。; p1 D9 t. t) F: |' \- N$ C* K+ u
! T$ V' i- H: z* ~
1991年,英国肿瘤流行病学家R·DOLL就提出合理膳食可使胃、结肠癌的死亡率降低90%,使口腔癌、食管癌、咽癌、胰腺癌、胆囊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降低20%,并可使癌症总死亡率下降10%。大量摄入蔬菜水果的人群,癌症发病率大约低50%。' t. g4 v  D3 [& l$ v- x7 r

  t4 t' L2 E+ Y6 P" t+ U8 H如何实现早发现早预防
# s3 }5 Y  i# k+ B2 y. w' e% R1 c+ U1 c3 K" U
肿瘤作为一种疾病,自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发现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程度如何。9 u1 ~. ?0 J" |5 F8 R1 f" P
5 h- g9 s% z' K4 |( I; U1 K
WHO专家提出的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 (2)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 (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5)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6)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8)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9)久治不愈溃疡;(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
! E% j# d/ M+ j! J% ?
% _/ G/ @. c9 \0 ?5 ?& x/ P. P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必须指出,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 a+ D; \5 T1 V. M0 L

: N+ y' v- X. z, b谁是重点的防癌人群
# Q7 W5 E& X  v- d- K( @
7 x! d8 d" z9 o' b) r0 s8 X来自深圳的数据显示,肝癌平均发病年龄52.4岁、胃癌58.2岁、结肠癌58.2岁、食管癌是59.3岁……癌症多在50岁后高发。
  j2 s# u/ k3 e/ C8 s: F, [2 i3 a1 C% |. V) B8 S7 ~
人过50岁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外又是中坚力量,压力大应酬多,身心极易疲劳。50岁后不论男女,身体都会出现一个更年期状态,这个时候体内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原本能被免疫系统控制的癌基因或是突变的细胞,随着年老体衰,免疫细胞对其清除力下降,进而诱发其癌变。  ^# L" J# q; a  X, O6 L! U. v
; O  u6 y  _2 P! ?1 T0 T
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比如诱发宫颈癌的HPV病毒,从宫颈糜烂到最后癌变可能要经历10多年,一般多在40—50岁以后才发病。因此,防癌至少要提早20年,也就说35岁以上应每年到专科医院进行1次防癌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专家建议每年做1—2次预防体检为宜。
% W3 O1 B6 t  `3 \. |. x& D) S! d" L. t1 ?* p# p# f
WHO提出: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40%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20%的癌症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目前在政府层面,正下力量进行科普宣传,并通过政策引导人们重视疾病的发生。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就积极组织“妇女两癌、肺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远离恶性肿瘤成为“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的目标。对于个人,专家呼吁应做到保护环境、远离烟草、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
" c4 p- s3 p* t  U- F! a( J, h: U/ T; T
生物疫苗抗癌将成趋势  n' r, N  _1 K( y
: Q4 g# y3 J! g0 }  f/ L2 d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女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有20万人因此死亡,占全球因此死亡人数的80%。我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超过13万人,死亡人数约为3万人。: F& Y, q. [4 G1 c$ }/ ?

9 @& |* J; S2 k( w3 p目前已经确认,几乎所有的子宫颈癌都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其中70%以上又是由HPV16和HPV18两型病毒引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曾做过全国7个地区19家医院1244名子宫颈癌和宫颈高度病变患者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妇女中84%的子宫颈鳞癌也是由HPV16和18型引起的。! g, Z  _5 Q5 M: W& r& q

1 }5 Z( s  P( B- ]8 o( v7 _' P7 `全球通过疫苗的方法来抗击癌症的相关研究已经有10—20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唯一通过研发并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的、对癌症具有抑制作用的疫苗,就是针对预防HPV16和18的宫颈癌疫苗,它可降低70%宫颈癌的发病率。由于HPV疫苗只能预防HPV感染,不能治疗,所以,只有在感染风险到来前进行接种才能获得最好的保护。疫苗需在6个月内完成3次注射,方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跟踪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并无减弱迹象。如今,疫苗已在欧盟、亚洲、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有消息表明,中国政府也正在为HPV疫苗在本土落地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以疫苗来预防癌症发生的技术研发已逐渐延伸到更多的肿瘤中,如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肿瘤的治疗中。经权威统计,以前列腺癌为例,进行“瘤苗”治疗的前列腺患者比普通患者总生存期最多可延长1年多。' O3 ~, L* Q: Y
: B6 f2 e+ F+ j# _! Y
未来,随着世界范围对生物治疗,特别是对抗癌疫苗的研发逐渐深入,通过挖掘个体自身的“潜能力”,甚至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疗癌症的梦想将成为治疗和阻止肿瘤发生的最佳手段。
+ Z, d% j. I& T/ O" q9 l
0 E4 |3 b: \- ~4 a& c. y相信这一天已不再遥远!
3 n( `! P, }. b; U( Z5 L( w* F
0 y  [8 D& p* i  i《科技日报》(2012-2-23 九版)0 d$ D8 o. L0 K1 c0 J. }3 U9 I

88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5-2-26 11:46

直挂云帆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2-2-29 1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宿州
好帖子,只是太长。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 0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55 编辑
9 A$ g$ K  P8 Q. \' j$ W7 \0 c4 c: X! |6 p' P; {3 M; n
         《肺癌遗传的5种基因》9 H, D8 g/ H' Q
" A- n# F. [$ ~" w4 s

! H4 N' q9 b4 r" G- f# w1 x8 Q- R; i! e% |- z
      日本癌症研究会癌症研究所和自治医科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公布,他们新发现了引起肺癌的5种遗传基因。这些新发现的遗传基因是调节细胞分裂的酶遗传基因与其他遗传基因融合的基因,该发现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作用。4 Z! H" Y4 U0 I6 ?9 E

0 u5 R: q* H( p2 d1 N    癌症研究所竹内贤吾项目主管和自治医科大学间野博行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在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接受手术的1500位患者肺癌标本的遗传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负责激活ROS1和RET细胞的酶的遗传基因与其融合的5种基因引发了肺癌。这种酶原本只在必要时被激活,但融合后细胞无秩序增殖导致癌症发生。
. W6 U, C+ D: x6 [" n/ F
0 Y- V" c. v7 O. B- C' N* o, c    大部分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分析中发现这5种致癌遗传基因占调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2%。在美国承认的使用甲状腺癌治疗药物的细胞试验中,RET和其他遗传基因的融合基因具有抑制细胞癌变作用。
5 V$ T- {. r. I7 U  C# \6 _6 t0 Y5 M9 P) J/ X7 A" E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医学》电子版。(来源:科技日报 陈超)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 0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53 编辑
. a. u- E3 }% d/ Z) ^
( z* Q/ l! ?- Z6 U9 t9 h4 K        《新方法刺激免疫系统抗肿瘤》
1 h* r' _6 U  g; X$ a  _# J1 F4 B9 M" _5 Y+ z& C$ J

! l9 s+ h0 W1 P+ ?2 O;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6日报道,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项新技术,经过在免疫妥协性小鼠和感染HIV病毒的人类T细胞中实验,能有效刺激有缺陷的免疫系统,有望将T细胞变成更有效的武器,抵抗各种感染甚至癌症。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
3 @' c+ m. @  G" a: s: u. B* l1 v* ]$ @6 d' f) ]
    论文高级作者、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斯特里奇医学院肿瘤学院副教授乔斯·格瓦拉-佩蒂诺说,在HIV病毒感染者和癌症患者体内,T细胞通常是被抑制的。该技术主要是把一段DNA递送给免疫系统的指令细胞,指示它们生产一种特殊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能刺激T细胞。6 U; E( |& C2 u2 x* K
' a, j( z7 Q8 c' w) \/ \0 f
    他们研究的对象是CD8+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是CD8+T细胞的指令细胞。CD8+T细胞得到了指令细胞的指示后,还需要获得其他T细胞的援助才能变得强大,去杀死那些感染细胞或癌细胞,并在再次遭遇到病原体或癌细胞时保持警惕。论文领导作者之一安德鲁·兹罗拉解释说,肿瘤有很多潜伏的本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遏制T细胞攻击肿瘤。它们能使其他T细胞处于抑制阶段,限制了其对CD8+T细胞的援助。( I6 y- V* o9 o  p2 v9 d( Z

7 U0 p4 g  w5 O2 x+ h6 v$ Y    研究人员用基因枪将一小段DNA递送到皮肤指令细胞内,这段DNA就像一种分子钥匙,能指示指令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当CD8+T细胞和指令细胞相互作用时,钥匙会开启CD8+T细胞的潜能,激活它们杀死病原体和癌细胞。通过这种技术,T细胞在杀死病原体和癌细胞时将不再需要其他T细胞的帮助。即使肿瘤把这些起援助作用的T细胞关进了“笼子”,T细胞还是能出动并杀死癌细胞。
7 ]& \& \. ~5 y* T
% c' t! E' A/ c7 T    研究人员还表示,希望将来能将这一技术用在更多的疾病研究中,包括癌症,预计3年内开始对癌症病人进行临床试验。(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9 d( q* }2 A& Z7 B! k% f2 r: \+ R1 B( S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 0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57 编辑
( d, S5 B% p* a7 J# L- t# X
) g2 N' Y6 u. d) g" [     
$ [$ `8 z' X9 k3 j& g          《易瑞沙耐药后的新药-T790M抑制剂---中国制造》
6 Q1 t9 i' e8 U1 X0 l
  V. ~! |9 P* h! b' C+ }3 y. [' N) T% t6 r8 W: w
         记者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获悉,该院近期在新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有效克服Iressa临床耐药的EGFR非可逆抑制剂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相关研究本月在国际期刊《医药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j; q% J: H5 Y

! q0 m& e& [& @2 r  p& R据介绍,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经FDA批准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在临床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其中,EGFR T790M突变约占临床耐药病人的50%以上。针对EGFR T790M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是克服这种耐药的潜在策略。国外多个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开展对EGFR T790M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但还没有针对该突变的药物上市。
& l2 Z* J! D' `: l( c. ]- J! K0 A6 O0 J$ C; E' Q2 l: w9 B4 z3 Z
针对这一问题,广州生物院丁克博士领衔的团队基于EGFRT790M突变体与小分子抑制剂的晶体复合物,利用合理药物设计方法,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全新的EGFRT790M非可逆小分子抑制剂。新分子中引入不可逆反应位点与蛋白活性位点结合达到克服耐药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EGFR小分子抑制剂的结合构象。其中,部分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体内外抗肿瘤和克服EGFR T790M耐药活性。+ t2 x- V0 ]# m+ H, v0 K( y* q# w
4 P$ N6 i7 U' ^& J
《中国科学报》 (2012-02-29 A4 综合)
1 g# N: K7 f% f+ [0 o0 r+ K" T8 U; |7 u% y4 f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 0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45 编辑 $ L& U! m, F$ _$ ^/ _7 k- ^' h0 f% W
  |0 C! E7 l3 N/ O& U' @7 p9 N
         《金纳米粒子治疗肿瘤》
* K" ]& ?. z$ |/ l
3 P9 n6 C" g: v6 q
+ k# E& H% n/ U) z/ v  E) `$ _  J         新华网开罗2月28日电(记者 陈聪 田栋栋)据埃及官方《金字塔报》28日报道,埃及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用金纳米粒子治疗肿瘤不会导致毒性反应,即使一次剂量加倍也不会影响肝肾组织功能。
+ D  P' z' C$ u
# g! p8 f& j0 l$ [' ?1 x7 g: F6 k  研究应用纳米技术治疗肿瘤的穆斯塔法·赛义德教授日前在开罗德国大学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说,其研究小组对金纳米粒子治疗肿瘤的第一阶段实验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技术对人体无药物毒性反应,且金属成分会逐渐从肝组织中排出,在摄入15天之内血液中含量会逐渐下降。实验同时证明金纳米粒子治疗肿瘤有效。* k7 Q5 A/ |- q! w1 I6 s

0 Y( q% x0 M, G) A1 c* [; A0 f  金纳米粒子疗法最早由法国科学家提出。这种疗法是将黄金制成的纳米粒子导入癌变细胞中,然后以激光加热粒子,用其高温杀死癌细胞。传统的化疗、放疗都会杀伤正常的人体细胞,而金纳米粒子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健康细胞影响小。
6 Q( c  F# @; e: G) l/ v+ I( t+ e9 C
  赛义德说,在下一阶段,他的小组将进行金纳米粒子疗法的临床实验。7 S. s  ^( v* w! Q+ B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 0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1 01:43 编辑
2 {( P" i% u. n, d: h/ v: s% i0 l& F/ f
   《癌细胞转移机制研究获进展》
# {) }3 h+ J0 D6 i( Z- _
$ L& I' k( X4 M9 ^; o8 }. U. a7 N+ U. y% P7 x, J6 D2 H3 b
          众所周知,为了能够扩散癌细胞必须改变自身使其能够脱离原肿瘤病灶,然后才能扩散至远端器官。近日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维尔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续写了这一故事,揭示出了接下去发生的一些关键事件,即转移的癌细胞如何逆转上述过程,重新变身为能够形成新病灶的肿瘤的过程。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1 p0 t. \, `4 L' `) w' H
1 h3 @( ^' |2 I' p5 l5 n: C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一个被称作versican的蛋白质在乳腺癌的扩散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研究人员在小鼠中阻断versican功能时,发现乳腺癌无法将癌细胞种植到肺脏中形成第二肿瘤病灶。' F3 ?$ l3 i2 e5 r4 N

9 S* a7 g3 A( y" ~# m* c种子和土壤4 }7 |1 F4 \* F# x; ?  T
" V7 u! J( H9 @: n' J' s
“癌细胞种植除了原发性病灶,还需要提供准备接纳的土壤,”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胸外科学部主任、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胸外科教授Nasser Altorki说。
1 r$ I. P. c$ @: V$ I6 G7 d: i
3 z7 F. j! m: s/ p7 @癌症研究者一直相信癌症发生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它的“种子”必须首先在远端器官中找到能确保其茁壮生长的合适“土壤”。他们提出一种假说即癌细胞通过一种称之为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形成种子,在这一过程中癌细胞会丧失与原发肿瘤病灶其他细胞的粘附,更加容易发生移动,可能够通过血流转移到远端器官。' Y+ `  Q! D7 B4 ~' y, Q8 i

. E! O! ?, M' U然而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科学家们一直都只是停留在猜想阶段。科学家们推测细胞可能经历了一个称为间质-上皮转化(MET)的逆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癌细胞种子变身为上皮细胞接触新组织,并融入到新器官中。然而科学家们对于MET与EMT之间存在的异同却知之甚少。
% J( W+ ?6 m6 L0 z1 V0 O
0 P! Z* M; t; E) ]在这篇文章中,Mittal博士和同事们对自发性乳腺癌的模型小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原发性乳腺肿瘤向骨髓衍生的造血细胞发送了一条信号促使其迁移到了小鼠的肺脏。“这似乎就是癌细胞种植所需要的土壤,”Mittal博士说。! o: }, Y8 Y/ h$ H% S

7 W! K7 b3 ^/ n% \那么癌细胞又是如何利用这一“土壤”来帮助自身种植呢?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骨髓细胞中有一种亚型表达了versican蛋白,versican蛋白使得癌细胞在迁移至肺脏后能够变身为上皮细胞。原发性肿瘤在肺脏中为自身构建了微环境促进转移。MET不仅是癌细胞自身具备的特性,也是肺脏中微环境与癌细胞发生独特的互作的结果。9 V9 }, s! e2 D" g0 h2 o/ m, z# F

0 a. w9 ?7 W1 Z6 S5 f, f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向骨髓中注入siRNAs沉默versican基因的方法,证实抑制versican可阻断MET,抑制肺脏中肿瘤生长。; m4 O, H8 O, ?. p7 x, `3 L; M$ j
8 R' n4 G4 r; T( k7 A, G3 o! U
“新研究发现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乳腺癌是如何转移至肺脏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找到了有可能阻断这种致命性扩散的新途径,”文章的资深作者、Vivek Mittal博士说。Mittal博士现在是康奈尔大学医学院Neuberger Berman肺癌实验室主任,以及胸腔外科中心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副教授。0 b. y5 i$ o) }7 M9 |6 q+ A

8 ^/ q: ~, L9 q& RMittal 博士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深入到了我们从未涉及的领域。我们知道超过90%的癌症相关死亡患者均是由于癌症从原病灶扩散所致,而目前临床使用药物均不能有效靶向转移病灶。”# a: n2 I6 e9 E
) e5 ]/ e1 C+ p& o
文章的共同作者、康奈尔大学乳腺癌研究项目主管、实体瘤服务中心主任、医学系教授Linda T. Vahdat 说:“这项研究结果的一个关键性发现就是解析了转移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治疗癌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k+ l9 f3 U4 ^: J, n1 c+ e
, a# K$ V$ s# zAltorki表示这项重要的研究初步揭示了癌症转移的机械基础,这不仅局限于乳腺癌,也可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癌症。(来源:生物通 何嫱)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 0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本帖最后由 英雄武松 于 2012-3-2 01:13 编辑 ; E4 Y9 b# `$ @+ @# k) y
5 g0 L* `' b: q) E; Y9 S' A
      <两不同分子共同抑制肿瘤效果更佳“比如XL184+VEGF抑制剂” >  p! g& w5 u$ c3 W0 Z

6 m4 B9 k7 `3 g: I3 K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证实在癌症治疗同时靶向两种不同的分子能够更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阻断肿瘤侵袭,抑制肿瘤转移。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抗癌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癌症发现》(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
* z' j2 F9 s: X0 I
, o) m  \: Y# F/ M) P5 M. h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Helen Dill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和心血管研究所成员、解剖学教授Donald McDonald博士。McDonald表示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实验结果。尽管他们是在一种神经内分泌胰腺癌模型小鼠中检测的这一双靶向策略,但同样广泛适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类型。关于这一治疗策略对于人类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其他类型肿瘤的治疗效果的临床检测实验已经在开展中。而这些实验检测中使用的药物也或是已批准上市或是已进入临床实验开发阶段。
+ ^7 Z* t: r$ {9 |5 t; c7 R6 A; W% z* O$ k* S: B3 {' z  h' K% G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证实利用双靶向策略治疗小鼠成功地将侵入周围组织呈手指头大小的肿瘤及转移病灶缩小至了微球大小,并抑制了癌症转移。$ Z# G; A. |! }* F

' h/ M) q( p/ t# a: R' F; b$ L, eMcDonald 说:“这是一种组合方案——取两者的协同作用。你将2与2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10。”4 \& `% V) |+ D" h1 b( x3 ~

5 N$ p; \0 P. ]  B两个靶标指的是多年来科学家们众所周知的两种癌症相关蛋白。它们都在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个称之为c-MET,它与导致致命性癌症的两个重要过程——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在临床上被当做癌症侵袭的重要标记物。第2个靶标指的是被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VEGF能够促进新血管生成。肿瘤借助于这一过程来扩张血管网络为自身提供营养。
" `7 Y4 P1 T6 y: W# p! U
5 P8 Q6 k) {; A1 l: s目前有大量靶向这两种分子的药物在开发中,其中一些已经上市。例如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由Genentech开发的药物Avastin治疗转移性结肠癌。2008年进一步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G" J  C6 }1 i$ A9 u9 e

9 m7 e9 ?! G) R然而去年FDA撤销了Avastin治疗乳腺癌的批准。在进一步评估乳腺癌妇女服药后相对风险及效果后,FDA发现用Avastin阻断VEGF仅能在短期内减缓肿瘤生长,而并不能显著改善或延长大多数患者的生命。- [% N2 d! X* u+ F% U4 p) l  R+ q/ u

- n. ^: d7 Y0 p2 Y8 r“我们当时并不清楚Avastin为什么对某些肿瘤有效,而对另一些无效。同样也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肿瘤初期治疗有效,而后期却无效,”McDonald说。
9 b9 l$ D4 j# {3 E5 h% [8 y4 R# R  H0 i: H( y# G9 a9 c+ x' k
两年前,当时任职于加州大学的Douglas Hanahan教授和同事们在实验中发现Avastin类似药物除了能缩小肿瘤,还存在一些意外的作用。这些药物可导致肿瘤呈高度不规则生长,侵入到周围组织,甚至扩散到其他器官,这表明阻断VEGF有可能导致肿瘤获得了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 S- u' G  E7 \; x1 I" b' E' G2 g( L) B* T
McDonald研究小组确证了Hanahan的研究发现,并证实c-MET参与了这一过程。在最新的研究中,McDonald小组的Barbara Sennino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中同时阻断c-MET 和VEGF能够更有效治疗癌症,不仅减缓了肿瘤的生长速率,还抑制了肿瘤侵袭和转移。
  n* j3 e  F2 j; t4 y6 n1 U
; i* Y3 M7 q1 ?1 G& Q+ H* V他们检测了两种VEGF抑制剂(一种中和抗体和舒尼替尼sunitinib)以及三种c-MET抑制剂(crizotinib, PF-04217903, and cabozantinib (XL184))的疗效。证实相比于阻断单个靶点,同时抑制c-MET 和 VEGF对肿瘤更为有效。
$ [9 S% F: d# {
( q, V* b; e& \McDonald表示,这些有希望的实验结果仍需进一步的安全及疗效检测确证,或许只需要1年多的时间就可以将这些药物用于患者的常规治疗。(来源:生物通 何嫱): S* i7 |0 g2 x/ |( l" P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 01: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抗肿瘤研究获进展--中国制造》
" O' U% i; O! x( ?* Z# H! Q. ~
' S$ }( K: b: h4 C2 w0 N
  [+ ]7 c- |- t4 N2 [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药用和观赏资源植物。其化学成分,尤其是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成药性研究一直是国际上天然产物化学和新药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热点。最近,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刚研究组在对甘西鼠尾草的研究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萜类化合物二聚体przewalskone。: C8 x' D9 y  i) @$ Q, u9 G/ w4 Z3 i. A
0 v; n1 t  c$ f# a* C+ }3 g7 C
    据介绍,从生源与其结构特点来看,przewalskone应该是由两个不同的萜类化合物单元聚合而成,相关文献调研表明这两类成分仅共存于鼠尾草属植物之中。在生物活性研究中,该化合物对所测试的五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十分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g9 n$ @8 U* p$ q5 k
% A, N' W$ [; x4 u' \% c/ C
目前,该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均已申请专利保护。围绕该化合物的结构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组将进一步展开系列研究工作。
6 `% V6 U9 w1 z, h# {
  W4 f3 j# Q8 ~( K此外,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期刊《化学通讯》在线发表,并获得审稿者的高度评价。(来源:中国科学报 韦伊)
* w* }9 y' m# V9 ?+ l9 N& }6 R
6 |& X! z0 z* r" C9 {8 V
+ G6 v( ^% m  x& p9 p  E2 X* D) _8 X$ O5 H9 f+ X+ d2 |
贴心小袄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2-3-2 15: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资阳
: I3 O1 o& _! ~. \+ u. n8 t. [6 A
看来联合用药很有价值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