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8 H9 \( f0 g/ i5 `1 {
近5年来,我国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焦点。
1 J$ H) I- K+ |) _$ D8 I. O" L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 n" t, P5 ?- ` p9 m! |. a然而,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 C* K0 o3 S4 R1 c& v* f3 D1 r
N ?. z- q3 V: _8 T8 h
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 `3 P6 @) G* ]: }& _5 f+ KCorrea序列提出: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变过程:
* Q/ e. S3 I& Q' h8 U+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
胃癌
" ]: _7 Y% |2 g9 [1 m
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
! O* Q, |0 w$ a/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7 v1 ^, [; s% Y2 a' V0 s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 F; j7 I4 }0 P( M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 r: T( F, i) g/ o5 M8 ?" g' V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 W- J$ b% T4 E- ]4 h& g% m6 e( a& d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 T3 S; |5 |. t9 \* J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 V4 [: k$ @' c0 v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9 N% n Y7 g7 z1 i$ R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
6 O- Y* i; N" T$ ~; y& x+ H0 L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 g. p; c1 m/ ~2 ~" s9 S+ B7 l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3 f6 d& o' f7 a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疾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一对应关系,需要综合诊治。
5 J: k! I; [8 o$ ?5 H$ H- W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
8 C) o7 l$ @ s% h- V4 D; B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 Z& n. Q/ f- `! r/ b* C
4 F2 U! m0 ~$ i' p& f! a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 e" f$ U A& C! e) \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2 G& i6 a4 u) `4 A T% R% J; {第四步:胃癌 W7 x/ f V( R$ E4 k% _ Z9 _- V
: Q9 K* g% \5 [. U# x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胃癌就来了。
! a; _* M! g( ~ b) i! X$ n* ^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 X3 b: g2 m3 H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
C& j* C- m k9 j: y& k! Q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 Z& G9 i/ W. L" a" o! S
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
1 @9 q8 C, _2 N4 v
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5 X2 b* H' P4 @) j1 h哪些原因会导致慢性胃炎?
/ Q$ o( a0 i' G& u' f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 z0 B: w5 t1 q; k8 A3 i* L% r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Hp长期感染,可以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一些与胃癌有关的病变恶化。
. t4 L7 M" E9 ]8 x0 a% ~4 H( z
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 m% L1 Y8 @" t* R3 i
可见,胃炎是否会转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长期不能修复”是两个很大的关键因素,而这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主动预防意识。
& g# a1 C+ z2 m V/ f; t' e
虽然胃癌周围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但并没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必然发展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是很高,但两者却密切相关,胃癌是从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 G7 a- P; F. f( f
所以呢,一旦我们发现了萎缩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疗越好,否则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就变得危险了。因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3 v) {9 a' ^4 Z; P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
7 w& @9 d5 g% D: \# E% ]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
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 U) u G' ?! [4 ~2 s+ j/ O
y/ q0 C3 N1 G# c" T( I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胃呢?
3 o# l' e* ^; c& r! h8 p
1、戒烟酒。
3 v2 \. D" C# H5 d
在胃镜检查实践中发现,男青年的萎缩性胃炎发病很高,而且严重程度与吸烟、饮酒正相关;
4 Q2 F0 j9 c3 u: L* c0 G2、注意饮食结构。
. ?6 q) I5 t `7 I) J
饮食应细嚼慢咽,少吃粗糙及腌制食品。忌暴饮暴食和吃辛辣霉变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的食物;
, @% G8 I1 w7 B* m: W4 N, |
3、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医嘱服药;
7 a7 W8 x0 |8 d, X5 ]9 C! _9 `
4、定期做胃镜检查;
* Q* _' s8 O% P. {( C/ e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胃镜已经越来越细,且无痛胃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患者可以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胃镜检查,人们大可不必害怕;
9 ^. O/ w- g3 ^5、减少抑郁。
6 ~! L) D* S$ }0 l6 ?1 k! S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的时候,心里就“堵得慌”,不想吃饭。人在心情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所以心情舒畅对保护胃也是大有裨益的。